6165cc金沙总站(中国)线路检测中心



2023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20

据我会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宁夏,不含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区)的统计调查,2023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334.17(鲜品,下同)万吨、总产值396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2.02%。

一、产量情况

食用菌产量在300万吨以上的有4个省:河南省630.09万吨、福建省499.61万吨、黑龙江省390.09万吨、河北省342.24万吨。

1、河南省。产量630.08万吨,同比增长4.59%,产值474.12亿元,同比增长9.52%。其中,香菇430.8万吨,占68.39%。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种植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品种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势产区主导品种更加稳固,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良种普及范围进一步扩大。二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正式成立,形成学科完备、科研条件良好的食用菌创新高地。食用菌学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本土团队相继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一批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快速应用,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能力稳步提高。三是产业政策影响作用进一步发挥。2023年11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南省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部分市县相继出台支持政策和办法。四是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生产方式成为产业发展主流,智能化先进工艺技术应用比率大幅提高,产业发展模式发生巨变,生产效率、劳动效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三产融合发展能力增强。五是产品加工水平提高。加工企业数量增加,加工品种增多,加工比例提高。六是出口产品内容丰富。干菇、罐头类产品保持稳定。成品菌丝体产品出口数量和出口国家数量快速增长,食用菌相关装备、设施及配套产品等出口规模快速扩大。

2、福建省。产量499.61万吨,全产业链价值超1200亿元,出口13.47万吨、创汇4.06亿美元。10万吨以上的县(市、区)14个、5-10吨的县(市、区)10个、1-5吨的的县(市、区)24个;“一村一品”162个;“十亿百县 千企万村”企业234个。主要做法:一是强化多元推进,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制定出台《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从科研攻关、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及保险金融等方面扶持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扶持20多家食用菌科研机构,成立食用菌产业协会、学会与技术创新联盟,自上而下建立覆盖省、市、县各级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食用菌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科技特派员+项目建设主体+基地+农户”的项目实施体系,联动实施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及产业强镇强村,扎实推进福建珍稀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实施良种繁育、工厂化生产设施、标准化生产、采后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能力、三产融合等六大方面提升工程。二是聚焦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铺设食用菌强“芯”路,有效破解主栽工厂化种类国外卡脖子瓶颈,金针菇品种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广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高压灭菌器、无菌净化接种车间、温光水气智能设备等先进设施装备,融合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管理水平。工厂化生产企业比重近25%,日产鲜菇1吨以上工厂化生产企业187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先后制定8项国家标准和48项福建省地方标准、10项团体标准,积极推动“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工作,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食用菌产品259个,“福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三是突出联农带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路径,从业人员逾200万人。四是立足低碳发展,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绿色食用菌生产体系,在30个县(市、区)开展示范推广。2023年全省菌粮轮作面积达4.3万亩,实现一田多用,稳粮增收。挖掘森林资源,探索绿色生产模式。在宁德古田实施“光伏+食用菌”项目,棚上发绿色电、棚下种品质菇,有效实现菇光互补和土地综合利用。严格产品质量监管,近3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3、黑龙江省。依据省统计局对统计数据,2023年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食用菌产业总体保持平稳,黑木耳依旧为主要品种,大球盖菇、元蘑的产量略有上升,双孢菇、香菇产量略有下降。

4、河北省。持续优化太行山、燕山食用菌产业带,坝上错季食用菌产区、环京津珍稀食用菌产区、冀中南周年化食用菌产区“一带三区”产业布局。形成了以香菇为主,平菇、白灵菇、黑木耳、羊肚菌、金耳、栗蘑等为辅的“一主多辅”品种结构,生产品种达到35种。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建成了周年供应、品种多样、产品多元、功能互补的“一核、两区、五中心、六基地”的发展空间格局。培育了“河北蘑菇,有‘蘑’有样”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和平泉香菇、阜平香菇、遵化香菇、宁晋羊肚菌、新河金耳等区域公用品牌,形成“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县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的四级品牌体系,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平泉市、承德县、遵化市、灵寿县、魏县、临西县、成安县、阜平县、宁晋县、藁城区、宽城满族自治县、滦平县、肥乡区、望都县、辛集市等15个(市、区)年产值过3亿元。

产量在300万吨以下、100万吨以上的有12个省:山东省296.09万吨、四川省263.64万吨、江苏省202.8万吨、吉林省201.21万吨、贵州省183.83万吨、湖北省161.22万吨、江西省151.45万吨、辽宁省133.19万吨、陕西省128.83万吨、湖南省126.61万吨、云南省110.34万吨、广西自治区105.21万吨。

1、山东省。产量296.39万吨,产值188.62亿元。主要特点:一是菌种生产经营管理规范有序,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引进筛选了平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菇以及大球盖菇、长根菇、羊肚菌、桑黄等多个珍稀菇类品种,创制了一批新材料,培育出一批新品种,其中获国家和省级审定(认定)的新品种近30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近20项。二是关键技术不断创新。围绕菌种菌包生产工艺优化、新型原料筛选、配方优化、透气袋固体菌种研发、液体菌种应用研究推广、菌种退化、配套专用设备等开展技术攻关。研发了果树木屑、食用菌菌渣等新型原料,双孢蘑菇透气袋菌种,金针菇、杏鲍菇、鹿茸菇、香菇、黑木耳、长根菇等液体菌种,食用菌搅拌机、料装瓶(袋)机、料棒自动加工设备、灭菌设备、自动接种机、液体菌种发酵罐等机械设备。探索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了食用菌菌种菌包标准化体系,制定发布了黑木耳、平菇等4个品种的液体菌种制备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和多个品种的菌包生产省级农业技术规程,科研队伍力量不断壮大。三是生产规模趋于稳定。随着菌种管理和“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生产模式的日趋规范,菌种(菌包)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全省食用菌菌种(菌包)企业140家左右,其中从事一级、二级菌种生产的64家,三级种企业30余家,食用菌菌包企业120家,其中年产100万菌包企业70家、年产500万菌包企业25家。四是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出口品种由香菇逐步扩展到平菇、黑木耳、长根菇等多个品种,出口近20个国家。菌包出口量7030.95万包,创汇9374.05万美元,其中香菇菌棒出口仍然是主要出口品种,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五是经营销售模式创新。开拓了网络销售、个性化定制等新渠道。涌现了临沂效峰菌业、山东七河种业等一批创新发展典型。

2、四川省。产量263.62万吨,产值30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0%、12.57%。产量最高的为毛木耳,100.52万吨,总产量的38.13%,平菇和香菇位列第二和第三,分别为52.09万吨、33.69万吨,占比为19.76%、12.78%。香菇、毛木耳、平菇,产值分别为61.99亿元、60.31亿元、41.67亿元,占总产值的54.05%。与2022年相比,茯苓跻身产量前十,竹荪退出产量前十。产值位列前十的食用菌有香菇、毛木耳、平菇、羊肚菌、松茸、黑木耳、杏鲍菇、茯苓、银耳和冬虫夏草。

3、江苏省。产量202.80万吨,产值135.06亿元,出口创汇3951万美元。产量较前两年有明显增加。工厂化栽培模式的大宗品种杏鲍菇产区主要集中在连云港、宿迁、淮安、苏州、徐州等地,双孢蘑菇产区主要集中在连云港、徐州、淮安、扬州等地。企业数量减少但规模扩大,机械化、智能化的应用提升。季节性栽培模式的主要品种为毛木耳,产区以徐州为主;“工厂化制棒、生态化出菇”的模式日趋成熟,成为香菇、毛木耳、秀珍菇等品种的主要模式。与水稻、蔬菜、葡萄等作物轮作、套种及林下栽培模式面积增加。镇江市以提升培育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关键,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设了22个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和65个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现场教学点(亚夫田间课堂),就近就地、服务农民,为广大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培训服务。其中,4家田间课堂为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共享实训基地,3家入选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通过充分发挥企业科技资源优势,积极示范推广食药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带动周边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科学种菇,实现共同致富。

4、吉林省。产量201.21万吨,同比下降2.37%。黑木耳产量占55.21%,双孢菇占2.78%、榆黄蘑2.04%、灵芝0.94%等。2023年夏季多雨,长白山脉野生食药用菌产量较多。食药用菌产业整体发展平稳。

5、贵州省。种植规模52.6亿棒(万亩),产量183.8万吨,产值228.2亿元。主要品种有香菇、平菇、黑木耳、鹿茸菇、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大球盖菇、秀珍菇、羊肚菌及红托竹荪和冬荪等珍稀品种。

6、湖北省。产量161.22万吨、产值17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8%、12.63%。经营品种主要有:香菇、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草菇、黑木耳、毛木耳、杏鲍菇、茶薪菇、秀珍菇、灰树花、羊肚菌、灵芝、天麻、茯苓、大球盖菇、长根菇(黑皮鸡枞)、鹿茸菇等。

7、江西省。产量151.44万吨、产值152.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4.97%。主要特点: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工厂化生产趋势加快,珍稀品类优势显现。茶薪菇是江西的优势品种,占全国50%以上。双孢蘑菇、竹荪、鹿茸菇等占全国的比重较高,均超过10%。生产较集中的优势产区渐成型,主要集中于赣州市、抚州市、上饶市、新余市和吉安市等地,以上5地市产量均在10万吨以上,占全省总量的约79%。生产规模超过1000万袋的有广昌县、黎川县、安远县、新余市高新区、吉安市青原区、余干县、永丰县、乐平市、临川区等。

8、辽宁省。产量133.19万吨,同比下降0.41%,产值123.29亿元,同比下降2.79%。其中,香菇产量增长0.53%、平菇产量增长5.7%、黑木耳产量降低9.8%、滑子菇产量降低26.4%、羊肚菌产量增长50%、大球盖产量增长54%,双孢菇、茶树菇、杏鲍菇等持平。

9、陕西省。产量128.93万吨,同比增长0.9%,产值120.24亿元,同比增长11.36%。香菇产量占57.44%,黑木耳占15.2%、平菇8.8%、天麻9.5%、金针菇3.2%、羊肚菌1.4%、杏鲍菇3.28%。羊肚菌和林下天麻、猪苓种植规模有较大发展。

10、湖南省。产量126.6万吨,产值130.1亿元,保持小幅增长。平菇、茯苓、草菇等实现稳步生产,羊肚菌、赤松茸、鹿茸菇等增长较快,羊肚菌、鹿茸菇呈现大幅增长。湖南气候多样、地势多变,品种多样,种植区域呈点状分布,难以形成大规模成片。茯苓、天麻、灵芝、桑黄等种植比例较大,特别是靖州,建成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市场,“十方九苓,七出靖州”,茯苓菌种生产规程已列入国家标准。

11、云南省。产量110.34万吨,产值44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1%、15.33%。野生食用菌产量39.67万吨,同比增长25.5%,产值295.57亿元,同比增长17.97%;栽培食用菌产量70.67万吨,同比增长5.92%,产值145.68亿元,同比增长10.31%。食用菌出口34个国家和地区,共计出口量8953.48吨、出口额6.3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7%、45.93%。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成效: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建设持续开展,全省建有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基地175个,保育促繁面积254.27万亩。开展野生菌基因序列信息数据采集,助力、促进食用野生菌促繁重要技术提升,为食用菌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构建了食用菌“一区两馆五库”种质资源保育体系,制定了松茸、块菌(松露)等4种特色野生食用菌生态保育行业标准。二是菌种选育改良持续发力,开展了特色菌新品种选育、优良菌种繁育技术和标准、绿色高效生产配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等研究和集成应用。研发了“绿色、高效、生态”高原特色食药用菌林下仿生生态化栽培技术,提质增效的良种良法栽培技术。三是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已初步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全省共发布实施标准20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10项。四是产业助农带农惠农效果明显,食用菌产业直接带动超23万人就业,间接就业人员约300万人,助农年增收超1500元/人,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县40个。市场培育有新突破,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全国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数字化宣传显现成果,通过科技活动周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展食用菌宣传。

12、广西自治区。产量105.21万吨,产值100.27亿元。产量超10万吨的品种有香菇、平菇、双孢蘑菇、黑木耳、毛木耳、秀珍菇等。10万吨以上的为灵川县,5-10万吨的为全州县和横州市,1-5万吨的有八步区等25个县(市、区)。百色市走质量兴农之路,把“小菌菇”打造成为现代化“大产业”,有生产和加工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2家,产业呈现稳步发展阶段。崇左市江州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巧用涉农资金搭建平台,引进工厂化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农业,既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又实现了涉农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天峨县广西寿菌园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在土地流转、打零工、农户务工、保价收购、订单农业等方面履行联农带农使命,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412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量100万吨以下、50万吨以上的有3个省:安徽省75.42万吨、浙江省71.8万吨、内蒙古自治区54.47吨。

1、安徽省。产量75.42万吨,产值123.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5%和5.91%。特点: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一号文件、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强调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省委、省政府领导作出12次批示,发展食用菌产业列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省政协将食用菌立法列入乡村振兴立法调研内容,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新农人下午茶食用菌专场”活动,加大食用菌宣传推介,营造发展环境。二是菌业扶持力度加大。列入省级示范的4个地级市、40个县(区、市)落实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出台各类奖补和金融扶持政策。整合相关涉农资金近10亿元,引导、撬动社会资本20多亿元。三是双招双引成果丰硕。省农业农村厅发挥省食用菌行业协会外引内联的功能与作用,推动各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引智引企,利用药用菌产业大会开展招商引资。上海丰科、山东七河、江苏康恒、品品鲜等头部菌企落地安徽。全省新增“双招双引”落地项目101个,吸引投资50亿元。四是发展绿色生产力。大力推广秸秆变菇、新型高效循环、菇-粮-菜轮作、林(果)-菌-药共生、智能设施装备等绿色生产技术。四是增收富农效果明显。全省各地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劳务报酬、股份分红、土地流转、创业创收等灵活多样的联农带农模式,共联农带农8.14万人,人均增收6216.17元。列入“十大皖药示范基地”的灵芝、桑黄、茯苓基地,带动农户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2、浙江省。产量71.62万吨,产值49.51亿元,同比下降1.48%和0.2%。香菇、木耳、蘑菇三大品种占了总产量和总产值70%以上,金丽衢仍然是主要产区,占全省的70%。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设施化建设和工厂化生产成为主体,低小散状况明显改善。

3、内蒙古自治区。产量54.47万吨,产值70.09亿元。内蒙古各级政府引导农牧民快速融入新的市场环境,制定政策奖励食用菌种植户规模化生产,给食用菌种植户温室大棚建设及维修补助,加强食用菌技术培训及科普宣贯渠道和力度。食用菌创新团队深入31个食用菌主产旗县区开展技术培训,5个种类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全部在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的科技云讲堂中科普宣传,内蒙古云上科普也线上播放。《草原蘑菇新品种与栽培技术》、《香菇“集中制棒,分散出菇’专业化栽培技术》遴选为自治区农牧业主推技术并宣传推广持续推介《大兴安岭黑木耳》蒙字标,《呼伦贝尔黑木耳》集体商标,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扎兰屯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清水河花菇》、《扎兰屯黑木耳》、《阿尔黑木耳》、《鄂伦春黑木耳》,注册有“塞上蒙菇”、“塞上臻菌”、“蒙菇”、“蒙菇源”等商标。

产量50万吨以下的有11个省(区、市):山西46.16万吨、广东省45.68万吨、甘肃省43.9万吨、重庆38.55万吨、新疆9.44万吨、天津市9.06万吨、北京市6.64万吨、上海市4.19万吨、宁夏1.46万吨、青海省 0.77万吨、西藏961.92吨。

1、山西省。产量46.16万吨,产值37.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6.02%。其中增加的种类有香菇、黑木耳、毛木耳、羊肚菌、大球盖菇等,减少的种类有金针菇、双孢菇、姬菇等。吕梁山、太行山夏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区,扩大了香菇、黑木耳、毛木耳栽培量。羊肚菌栽培突破了3000亩,大球盖菇栽培面积大幅度增长。

2、广东省。市场需求量锐减,大宗品种价格降幅明显,企业产量降低,中小企业在大宗品种减产的同时,大力推广单价较高的珍稀品种,扩宽了栽培品种。

3、甘肃省。产量43.9万吨,产值39.04亿,同比分别增长31%和9%。食用菌消费市场回暖,对高品质珍稀菇类需求增加,金针菇、杏鲍菇、鹿茸菇、海鲜菇等工厂化品种产量均增长31%以上,羊肚菌、榆黄菇、银耳等等珍稀菇类增长率达到50%。主要工作和做法:一是加大政策支持。通过引培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食用菌生产示范点、创建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制定扶持政策等措施,激发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技术服务指导与培训。组织赴食用菌生产大省考察学习,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力量,深入各地开展技术指导。三是加快主体培育。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通过“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等措施,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通过资金、资产、土地、劳力等入股方式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四是强化品牌建设。持续推进“甘味”区域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三级融合,组织开展宣传推介、产销对接、展示展销、洽谈签约等系列活动,持续放大“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品牌效应,“康县黑木耳”“张掖食用菌”2个区域公用品牌和“羲皇”“圣雪臣祥”等27个企业商标品牌先后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

4、重庆市。产量38.55万吨、产值34.22亿元,同比增长3.1%和2.4%。产量5-10万吨的区县有永川区、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平菇占总产量42.8%、产值26%,以当地鲜销为主,在市外周边市场也有少量销售。高山平菇发展势头良好,集中在武隆区、石柱县等海拔800m以上生产区域;香菇产量占总产量18.7%、总产值23.1%,出口取得新进展,香菇拌面酱、杏鲍菇酱、香茹酱、鹿茸菇酱的出口数量共38万瓶。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品种8个,分别为:秀珍菇、白色金针菇、真姬菇、鹿茸菇、北虫草、冬虫夏草、金耳、白灵菇,1/3的品种实现了工厂化栽培,工厂化栽培产量共13万吨、产值共10.6亿元,占总产量32%、总产值30%。羊肚菌1879.1万吨、24135.3万元,连续三年面积上万亩、产值超2亿元。天麻、灵芝、桑黄等品种需求量持续放大。

5、新疆自治区。产量10.33万吨,产值18.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8%、6.59%。主要种类为平菇、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大球盖菇、杏鲍菇、白灵菇、羊肚菌、秀珍菇等9种。产量最高的平菇,5.25万吨,占总产量的50.84%,香菇产量增幅45.83%,产量2.35万吨,占总产量的23.73%,黑木耳产量为0.72万吨,占总产量的6.97%。产值位列前三的分别为平菇、香菇和羊肚菌,合计占36.73%。

6、天津市。食用菌种类主要包括:香菇、杏鲍菇、茶薪菇、真姬菇、白灵菇、平菇、羊肚菌、大球盖菇、灵芝等,产量同比增长较大。香菇的种植规模快速扩大,产量大幅增加但价低,增产不增收。羊肚菌、大球盖菇等珍稀菇类的市场需求增长,生产利润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高,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设施农业的水平较高,设施大棚的发展势头较好,工厂化企业因受竞争成本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产能未呈现持续性增长。消费市场供需总体平稳,对珍稀菇类和高品质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7、北京市。产量产值由2022年的7.42万吨和5.17亿元分别减少至2023年的6.64万吨和3.75亿元。主要原因是2023年北京暴雨灾害,对早秋平菇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与损失,3家工厂化企业(金针菇、真姬菇、鹿茸菇)产品市场价格进一步降低。

8、上海市。产量4.19万吨,产值4.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2%、5.75%。主要品种有香菇、平菇、双孢蘑菇、草菇、秀珍菇、大球盖菇、真姬菇、鹿茸菇、姬菇、灰树花等。

9、宁夏自治区。主栽品种为香菇、平菇、双孢菇、杏孢菇、羊肚菌、灵芝等,总产量约为5万余吨。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合作社10余家,栽培面积1200亩,以设施为主。农户自发零散种植的鲜菇1500万公斤,销售额0.9亿元。

10、青海省。栽培面积1400余亩,主要有香菇、平菇、大球盖菇、羊肚菌和榆黄蘑等,主产县(区)7个,企业及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以上)西宁市有13个,海东市19个,海西州3个,海北州1个,海南州2个,食用菌家庭农场或合作社40家(其中生产面积百亩以上的5家),注册商标12个,其中规模化生产企业10家。2023年7月成立“青海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借助省级科研项目,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研发、集成与推广,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1、西藏自治区。产量0.19万吨,产值36.49亿元,主要品种有香菇、猴头菇、鸡腿菇、松茸、羊肚菌、灵芝、冬虫夏草。

二、产量、产值与品种分析

产量方面。与2022年相比,产量增长的有21个省(区、市):甘肃省31.17%、江苏省31.08%、天津市20.87%、云南省12.22%、四川省7.71%、湖北省6.83%、安徽省6.55%、浙江省5.88%、湖南省5.35%、河南省4.58%、上海市3.82%、内蒙古3.62%、重庆市3.09%、山西省2.21%、福建省2.15%、贵州省1.85%、江西省1.34%、河北省1.24%、广西0.94%、陕西省0.93%、黑龙江省0.31%。有8个省(区、市)产量呈现负增长:山东省-1.73%、青海省-2.22%、吉林省-2.37%、辽宁省-3.97%、新疆-8.55%、北京市-10.43%、广东省-48.81%、西藏-74.41%。

产值方面。2023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16个省(区):河南省474.12、云南省441.25亿元、四川省303.43亿元、黑龙江省294.5亿元、福建省270.64亿元、河北省240.85亿元、贵州省228.2亿元、山东省188.62亿元、吉林省177.12亿元、湖北省175.02亿元、江西省152.5亿元、江苏省135.06亿元、湖南省130.11亿元、安徽省123.27亿元、陕西省120.24亿元、广西100.27亿元。

产值100亿元以下的依次是广东省92.73亿元、内蒙古70.1亿元、浙江省52.19亿元、甘肃省39.04亿元、山西省37.35亿元、西藏36.49亿元、重庆市34.22亿元、新疆17.09亿元、辽宁省12.33亿元、天津市7.027亿元、上海市4.97亿元、北京市3.75亿元、宁夏1.9亿元、青海省1.15亿元。

分品种方面。2023年产量过100万吨的依次是:香菇1303.75万吨、黑木耳714.47万吨、平菇613.21万吨、毛木耳285.22万吨、其他菇276.2万吨、金针菇187.38万吨、杏鲍菇178.44万吨、双孢蘑菇156.25万吨等8个品种。香菇、黑木耳和平菇为三大品种共占总产量的63%。

17个品种产量增长:长根菇(黑皮鸡枞)90.53%、鹿茸菇79.49%、松茸50.30%、毛木耳27.86%、其他菇23.14%、茯苓/猪苓21.36%、大球盖菇20.29%、真姬菇18.75%、杏鲍菇17.74%、牛肝菌14.79%、羊肚菌14.56%、北虫草13.04%、秀珍菇8.69%、天麻7.04%、银耳6.94%、冬虫夏草2.59%、香菇0.64%。

17个品种产量减少:平菇-0.40%、双孢蘑菇-0.64%、猴头菇-4.20%、黑木耳-4.61%、草菇-4.65%、鸡腿菇-5.47%、茶薪菇-6.98%、金针菇-7.48%、滑菇-8.23%、红椎菌-10.80%、金福菇-19.39%、白灵菇-20.78%、竹荪-21.17%、灰树花-32.53%、榆黄菇-35.50%、姬松茸-36.97%、灵芝-37.52%。

三、出口情况

海关统计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度全国各类食用菌产品年出口71.23万吨、创汇28.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7%、-8.7%。

10种出口数量过万吨的品种依次为: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15.66万吨、蘑菇菌丝15.64万吨、其他蘑菇罐头10.12万吨、其他鲜或冷藏的蘑菇8.66万吨、鲜或冷藏的金针菇5.19万吨、干香菇3.07万吨、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2.57万吨、鲜或冷藏的伞菌属蘑菇2.40万吨、鲜或冷藏的香菇2.00万吨、干木耳1.9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2%、13.65%、2.70%、18.90%、14.45%、-7.80%、-18.02%、31.45%、4.56%、-6.32%。

出口创汇金额前10种产品依次为:其他蘑菇罐头10.08亿美元、干香菇4.68亿美元、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3.6亿美元、干木耳2.73亿美元、其他鲜或冷藏的蘑菇1.42亿美元、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0.94亿美元、蘑菇菌丝0.86亿美元、鲜或冷藏的金针菇0.71亿美元、干银耳0.70亿美元、鲜或冷藏的香菇0.6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8%、-12.29%、-3.88%、-11.05%、8.81%、-13.86%、1.87%、1.95%、-20.27%、8.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


Awesome Image
0513-85960100
0513-85327666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
开发区中央路 68—A号
alphay@alphay.com
chenhui@alphay.com
FOLLOW US:

版权所有 2021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  苏ICP备10215476号

本网站所有产品的创意策划及内容的审核发布均由江苏星天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

本网站产品图片或内容仅供参考,请以产品实物为准。

网站首页
产品介绍
综合新闻
灵芝文化馆